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天都會有新鮮事物出現,這些新鮮的事物真真正正地會影響我們的生活方式。如果我們對新的生活狀況無所適從,不能正確應對就會陷入困惑之中難以自拔。世事變化本無常,人應該學會適應變化,并對變化做出相應的準備和調整。每個人身上都有無窮的潛能,而所開發的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很多人直到臨終未必知道自己還能做什么、什么才是自己最拿手的。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生活的每一次變化,恰恰是一次挖掘自己、證明自己的良機。人生原本就是一個變幻莫測的過程,與其怨天尤人,何不用心去享受和體味每一次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樂趣呢?有一個人在社會上總是落魄,不得志,便有人向他推薦智者。他找到智者。智者沉思良久,默然舀起一瓢水,問:“這水是什么形狀?”這人搖頭:“水哪有什么形狀?”智者不答,只是把水倒人杯子,這人恍然:“我知道了,水的形狀像杯子!敝钦邿o語,又稱子中的水倒人旁邊的花瓶,這人悟然:“我又知道了,水的形狀像花瓶。”智者搖頭,輕輕提起花瓶,把水輕輕倒人一個瘙滿沙士的盆。清清的水便一下融人沙土,不見了。這人陷入了沉默與思索。智者低身抓起一把沙土,嘆道:“看,水就這么消逝了,這也是一生!”
這個人對智者的話咀嚼良久,高興地說:“我知道了,您是通過水告訴我,社會處處像一個個規則的容器,人應該像水一樣,盛進什么容器就是什么形狀。而且,人還極可能在一個規則的容器中消逝,就像這水一樣,消逝得迅速、突然,而且一切無法改變!”這人說完,眼睛緊盯著智者的眼睛,急于得到智者的肯定。“是這樣!敝钦吣轫,轉而又說,“又不是這樣!”說畢,智者出門,這人隨后。在屋檐下,智者俯下身,手在青石板的臺階上摸了一會兒,然后頓住。這人把手指伸向剛才智者手指所觸之地,他感到有一個凹處。他迷惑,他不知道這本來平整的石階上的“小窩”藏著什么玄機。
智者說:“一到雨天,雨水就會從屋檐落下,看,這個凹處就是水落下的結果!此人遂大悟:“我明白了,人可能被裝入規則的容器,但又像這小小的水滴,改變著這堅硬的青石板,直到破壞容器!智者說:“對,這個窩會變成個洞!”通過這個故事,也許可以更深地理解,《誰動了我的奶酪》一書的作者斯賓塞·約翰遜博士給我們的忠告:“因害怕變化而否認和拒絕變化,這會使事情變得更糟。”我們每個人的內心都會有想要的奶酪:事業、家庭、愛情、朋友等等,我們追尋它、褐求它,因為它會帶來幸福和快樂。太原心理咨詢師成向東:一旦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奶酪,我們又常常會對它產生依賴心理,甚至成為它的附清。這時如果突然失去它,或者奶酪被人拿走,我們會嘟到經莫大的傷害。然而,不管多好的奶酪,都會隨時間變化而變化,特彩是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面對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人選擇焦患,有人選擇浮躁,有人選擇等待,但我們是否想到選擇積極適應?畢業生小王簽了個不錯的外貿公司,可是去實習后卻很不能適應,小王說之前更多的是和課本進行交流,在老師的布置下做實驗寫作業,可突然間要與許多人接觸,獨立承接業務單,“別人都把她當大人看了”,她感到不知所措,小王還很擔心“言多必失”,在單位話不敬
說事不敢做,每天神經緊張甚至經常失眠。結果實習不到一個月,掉了好幾斤肉,人也變得郁郁寡歡。不懂得如何與同事溝通當上獨行俠,成天擔心做錯事說錯話而三緘其口,臨近畢業的大學生在畢業關口卻患上了“失語癥”。目前,不少高校畢業生已陸續開始在簽約單位實習,但不少準上班族因為面臨角色轉換而難以適應,以至于他們整天忐忑不安,原本開朗的性格也變得沉悶起來。
大學生在學校所接受的幾乎全是正面的、健康的教育,所以其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和發展都是比較順利的。但是,由于他們的社會閱歷比較淺,所以對社會、對人生價值的認識上往往表現出較為理想化傾向。在現實社會中,尤其是面對社會不良現象時,他們既看不慣,又無能為力,經常感到困惑和迷茫,很難使自己理想化的觀念與現實社會達成一致,表現出理想與現實的沖突,以及理想化的行為習慣與職業角色要求之間的矛盾。因此,畢業生要充分認識和認真對待這些矛盾和沖突,大膽面對現實,努力克服不適應的因素。NBC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查理·瓊斯早期專門報道奧運會中的田徑項日,干得非常出色。突然有一天,老板告訴他,下屆奧運會將派他去報道游冰和跳水。聽到這個消息,瓊斯既吃驚又雄過。因為他對
這兩個項目完全不熟悉。后來,他嘗試著適應變化,下功大熟悉游泳和水。結果他驚奇地發現,原來在新的崗位上可以做得更好。老板也發現了這種變化,于是交給他更多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后來,瓊斯成了美國“職業足球名人堂”最佳播音員之一。還有則寓言說:一只鳥兒單獨棲息在沙漠中的一株枯樹上,這是它唯一的棲身之所。有一天,驟起的風暴刮倒了枯樹,可憐的鳥兒悲痛不已,只得飛到百里之外尋覓棲身之處。來到一片森林后,它發現原來這才是真正的天堂。
位成功學大師說:“歷史上的偉人,第一等智慧的領導者,曉一得下一步是怎么變,便領導人家跟著變,永遠站在變的前頭;第二等人是應變,你變我也變,跟著變;第三等人是人家變了以后,他再以比別人變得還快的速度追上去,并超越人家。”在殘酷的現實面前,只有適應環境的人,才能更好地生存,甚至如魚得水;而只知焦慮環境惡劣的,卻不去積極適應它。只有適應了,才能改變,讓自己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對待工作、對待生活、對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