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了強迫,影響了學習,影響了工作和生活,心里久久不能平靜,甚至吃不下飯,睡不好覺,心里反復糾結著:怎么發生了強迫呢?怪自己不小心,悔不該多此一舉,把當時的場景模擬演練一番,沉浸在當時的情景回憶之中,像牛反芻一樣地前思后想。前思:回味當時的場景。當時有多少人在場?太原心理咨詢師:什么人在場?評價當時的強迫,后悔那個“拐點”處理不當,模擬演練發生的過程。后想:設想可能造成的后果而害怕,即對未來充滿焦慮。我這樣強迫下去,何時才是盡頭?在場的人會不會把我的強迫之事傳揚出去?我的領導、親戚、朋友、家人會不會知道?后果會是怎么樣?我的前途會受到怎樣的影響?我該怎么辦?有沒有彌補的辦法?
就這樣沒完沒了地自我折騰和糾纏,甚至會給在場的某個人解釋純屬誤會,謊稱是自已過度緊張造成。這不是此地無銀三百兩嗎?事實上,越描越黑,越解釋越強迫。一位強迫癥患者在總結中寫道:“每次發生了強迫,或者被人嘲笑都讓我十分難過。越是失敗,越是被人嘲笑,我就越想證明自己沒有強迫,或者證明自己能戰勝強迫。所以動作也多了起來,甚至無事找事,嘲笑也多起來,最后發展成:只要我的身子動一下,別人笑一下或嘴巴動一下,甚至低聲說話,我就會過敏性地覺得別人在笑我。越是這樣,我越會去證明我不是強迫,結果越會強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