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醫生就是心理咨詢師,在咨詢中運用心理學和心理技能肯定能幫助到患有心理疾病的來訪者,但前提是愿意并相信心理咨詢能幫助到自己,能按著#心理咨詢師#制定的咨詢計劃不打折扣地進行,如果來訪者本人或家屬想指揮咨詢師按著自己的步驟進行,其咨詢必定夭折。心理學發展和應用了上百年,數據顯示心理咨詢絕對是可以為各種心理疾病患者提供幫助的。
心理咨詢產生效果的決定因素是人,即是咨詢師和來訪者。雖同叫咨詢師,卻有天壤之別,有的咨詢師自掏腰包投入幾十萬元,能熟練掌握和運用多項心里技能,從業十幾年積累了很多經驗,價位高效果好;而有的咨詢師在學習心理學投入上十分吝嗇,咨詢證書到手后,便分毫不出只求回報,這樣的咨詢師大有人在;咨詢時除了收集情況和講道理外,對來訪者沒有實質性的幫助。
除了人的因素外,自覺自愿付費也很關鍵,付費咨詢是對心理咨詢這個行業和執業者的尊重。付費的本身蘊含著一個潛意識:我給了錢就一定會有收獲,導致患者用心聽,且努力改變,付了費還無動于衷,自己豈不是虧大了。所以,做心理咨詢需要付費是天經地義的。
接下來,就要建立良好的咨訪關系。咨訪關系的建立,意味著來訪者足夠信任自己的咨詢師,能真正打開心扉,暢所欲言說出心里話。咨詢都需要一個連續性,特別是與成長經歷有關的心理問題,更需要時間去消化和改變。